文/张诗雨
一年一度的“3·15”即将来临,每年的“3·15”,全球的目光都会聚焦于“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个日子更是映照出市场的繁荣与消费者的权益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消费形式与渠道日新月异,新兴的消费领域层出不穷。从线上购物到智能家电,从新能源汽车到医美服务,每一个新兴领域的崛起,都伴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挑战。互联网金融行业更不例外,此前,“3·15”晚会曾点名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比如骇人听闻的“714高炮”现象,“714”是指贷款周期一般为7天或者14天,“高炮”是指其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
时隔多年,互联网金融乱象仍在隐秘角落生长。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张西铭已因个人原因正式提交辞呈。一则离职消息,将海尔金融再次放到聚光灯下。据悉,去年2月,监管核准了张西铭海尔消金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其于2021年加入海尔消费金融。
海尔消费金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目前公司已按照监管规定进行了相关报备,经营平稳有序,业务稳健增长,资产拨备覆盖率充足。
资料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是由海尔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经银保监批准设立的全国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自2014年12月26日成立以来,已两次增加注册资本。2018年7月,其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2022年10月,增资至15亿元。
目前海尔消费金融旗下有三大产品,即官网公开的海尔消金APP、够花APP和场景分期产品,其中包含信用贷、商品分期、场景分期。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期内,海尔消费金融营收达到了10.24亿,同比增长33.1%;净利润为1.57亿,同比增长22.76%;总资产为240.88亿,同比增长33.39%。
令人惊讶的是,海尔消费金融利润增长的背后,却频陷投诉泥潭。
笔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截至目前,涉及海尔消费金融的投诉高达10766条。投诉内容主要涉及泄露个人隐私、暴力催收、高利贷、套路贷等。
比如,有消费者于2月5日投诉到,海尔消费金融暴力催收,频繁拨打亲朋好友电话发送威胁短信,并且都不是其本人预留联系方式,并称已是第二次来黑猫投诉平台投诉海尔消费金融;此外,还有消费者在2月17日投诉到海尔消费金融高利贷套路贷,称其本人被医美机构套路贷,并表示利息高出新规标准,放款方是海尔消费金融。该消费者表示,海尔消费金融作为放款方,却把贷款直接打给助货平台或第三方个人,而非其本人,在办′理时并未核实本人是否有还款能力。
此前,据多家媒体报道,海尔消费金融近年来频频因“培训贷”“医美贷”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
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位大三学生在求职时被面试机构诱导,以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的名义办理了海尔消费金融的培训贷款业务,贷款金额高达近2万元。
另据蓝鲸财经报道,2021年10月,多位广西南宁的消费者投诉称,向海尔消费金融申请了医美贷款后,遭遇医美机构跑路。据悉,海尔消费金融此前通过给米金服、丽人等平台开展医美业务,月放款额接近2亿。
此前据媒体报道,海尔消费金融曾因违反消保法被罚10万。据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官网显示,海尔消费金融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被罚款10万元,作出处罚日期为2017年12月29日,未公布海尔消费金融具体因何事违法。据了解,这是央行开出的首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罚单,也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2017年度的第四张罚单。
当然了,海尔消费金融只是互联网金融的冰山一角。据黑猫投诉网站数据显示:美团借钱、巨量引擎和京东金融排在3月3日投诉增长率前三名,分别增长331.58%、231.25%和100.0%。其中美团借钱新增164起,巨量引擎新增53起,京东金融新增64起。
而据黑猫投诉此前发布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安全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贷款利率高、信息不透明、暴力催收及诱导消费成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四大问题。此外,在遇到金融产品问题时,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多种途径进行维权,整体维权意识较高。
眼下,一年一度的“3·15”即将到来,这些躲在隐秘角落的问题仍然屡屡出现,海尔消费金融们又将何去何从?